国画家于丰华 官方网站

+收藏:http://fenghua.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于丰华动态 正文内容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记新锐山水女画家于丰华
2016-05-24    浏览(2912)    作者:于丰华    来源:国画家于丰华 官方网站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记新锐山水女画家于丰华

                                                                        尹景羽

于丰华是“心有风景的女人,”因此她的画作自然是内心的呈现,正所谓“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纵览她的“梦入荷塘”山水画系列作品,真可谓慧心妙手,意境独具,观后令人顿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感。

图片1.png 

      于丰华作品《梦入芙蓉浦》

 

情驰神纵 梦幻之笔

个性的本真和对艺术立异标新的勇敢探索,让于丰华不被成法所囿,大胆将构成元素创造性地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之中,表现形式匠心独运,试图以蒙太奇的手法达到一种意象的空灵与超越时空的叠加,传递出个体心灵深处对艺术的解读和追求。她说,无论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高级层面本该是艺术家精神与灵魂的呈现。因此,欣赏者不难从她作品中感受到一种“张力”和“气场,”令人心灵震撼,若有思又难以言传。

于丰华艺术风格的奠基之作是《梦入芙蓉浦》,此画顾名思义又匪夷所思。究竟是用荷塘的意境呈现山水,还是用山水的形式诠释荷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上去整个画面层次分明,虚实相应;千山万壑,层峦叠嶂;流水潺潺,雾岚如烟;鱼儿畅游,生机盎然;节奏变换,张驰有度;婀娜中见刚健之气,婉媚外显遒劲之韵,隐约可见画家的艺术主张和心灵象征,给人以美的愉悦和无限遐想。

再仔细品读,会惊异地发现此画别有洞天:整幅山水原是泼墨荷塘,一个硕大的荷叶上托着数片折叠式荷叶,似叶又是山峦,山峦又是荷叶。是泼墨荷叶,还是青山绿水?山水与荷叶又是那么和谐统一,浑然一体,尽显画家出奇制胜的构图才能和别出机杼的奇妙构思,与那些画面“一览无余”的作品形成鲜明对比和强烈反差。荷叶色彩单纯而不单调,气势雄阔,浓重豪放,又不失柔娜之美;那山水在荷叶之上,又仿佛是满眼映日荷花,参差错落,无边绽放。纵观整个画面,呈现既是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风光不与四时同,”满眼清新,风景独好,令人怦然心动;又是山水,清新苍秀,意境幽远,咫尺天涯,趣韵无穷,犹如置身仙境。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画家大胆的创造精神,恰如慧心妙手,虽平常之物,得之尽成极品,是画家面对自然的激情喷发和灵光闪现,是情怀与思想融合的呈现,给人震撼非常的视觉享受,引领观者进入如梦似幻的境界之中,具有慑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12.png

  于丰华作品《曲径幽歌》

 

“一幅好的山水画,不仅是笔墨的功夫、技法、技巧的运用,更应该是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的融合与呈现”。于丰华说“世间万物皆有灵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喜欢在山水之间徜徉,满眼苍翠,满目苍茫,都会给我以灵感的刺激,只有面对自然心灵才得以洗礼,那些平日里困惑的东西,都会在山水之间得到解答和释怀。绘画是对自然现象的体悟,是人性的再现,是对生命的诠释,是对精神世界的揭秘。每一幅画都是用生命和灵魂浇筑,自己也无法复制。”正因为如此,她的画没有重复。有人出高价收藏,她却不出手,令人难以理喻。她说;“每一幅满意作品的诞生都仿佛是孕育一个孩子,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是生命的一部分,难以割舍!”

于丰华《梦入芙蓉浦》这幅作品源于她的一次太行写生。

巍巍太行,千岩万壑,巍峨高耸,让人顿感大自然的沉雄博大,胸襟豁然开朗,人在其中仿佛是游鱼,畅快无比。太行有沉厚的雄姿,有稠密的苍颜肌理,太行山民有岁月劳作刻印的特殊痕迹,此时于丰华似乎读懂了它。当她依依不舍在山脚下回望太行时,夕阳里,逆光下的太行让她感到无比的壮阔而神秘,峡谷之中雾霭升腾,婀娜袅袅,一种莫名的感动在心底弥漫开来……

在她看来,理想的人生存在方式:即是登山临水自由游弋于自然的山水中,因为这样才会真正解放自己的精神,脱离世俗的羁绊。从太行写生回来,她的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整整一个暑假,她用还不够成熟的笔墨技法,绘制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和震撼,她平生第一次画了一幅六尺长卷《曲径幽歌》 。当她伫立远处审视自己的得意之作时,中国画特有的语言形式,让她蓦然发现画中那凹陷的山谷扑朔迷离,犹如梦幻荷塘,此境又虚灵绵邈,似曾相识,亦真亦幻。她突发灵感,用神来之笔一气呵成完成了她的梦幻之作《梦境荷塘》。 没想到会得到导师的鼓励和赞扬!经过几翻的推翻、建立、生发、完善,才形成最后的《梦入芙蓉浦》。另一组四幅的太行写生系列作品也悄然问世。田园诗一般的笔触勾勒出宁静、淡雅的山乡风情,深厚缠绵的真情至爱如烟岚缭绕于画面之上,寄托着画家淡泊心灵的禅语与崇尚自然的美好意愿,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传达出画家的思想情感及精神取向 

1.png                    

   于丰华作品《梦入荷塘》

 

 

涉猎广泛 见贤思齐

于丰华天资聪颖,性格率真倔强,追求极致,是个完美主义者。自幼酷爱画画,却遭到父亲的严厉反对,而她却偏偏“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在岁月的更迭中为人类积淀下了无数物质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的骄傲,世界的瑰宝!内画艺术便是一朵奇葩。初中时,她从一本杂志上认识了著名内画工艺大师张广庆先生。他用一双神奇的手在方寸之间画出了美轮美奂的大千世界,她觉得不可思议,更令她心驰神往。她背着父母偷偷给张广庆写了一封信,想要拜他为师,向他学习内画。她大胆的举动感动了老师,于是神奇般她成了恩师的入室弟子!为此十几岁的小女孩毅然决然地外出打工自筹学费,那是一段难以忘怀经历······能够坚持下来只为心中的梦想。

光阴荏苒,1992年张广庆老师在山东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内画艺术研究院并亲任院长,此时,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刚一年的于丰华,接到老师的邀请,怀着对艺术的无限向往和对大师的追慕,毅然前往加盟内画艺术研究院和老师一道创业,并继续向老师学习内画技艺。在山东工作的几年,她一人身兼数职负责管理教学部所有日常工作及院里的一些外事接洽,并担任基础教学任务。虽然后来于丰华没有从事内画艺术创作,但是他从张大师那里学到了“独门绝技”,深刻懂得了从艺先做人!艺术即生命的“演绎”过程,这是于丰华最大的收获,影响了她对整个人生的认知。她示恩师以父亲般的尊重和爱戴!

图片3.png 

于丰华作品《奇木逢雨》

 

于丰华自嘲是个“杂家”,从教近30年真正成了一块砖,哪用哪搬,教过设计、服装、环艺、油画、中国画。教学之余她不断的争取机会学习,中西合璧,内外兼修。2003年师从中央美院胡明哲学习岩彩画;曾两次参与中日和纸联展活动;积极参加各种比赛,作品多次获奖。她把每一次学习、参赛视为充电、加油。她说:“一种职业做久了思维难免受限,想让自己保持鲜活的状态,就是不断的学习!”她广泛涉猎,见贤思齐,孜孜以求,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修为和艺术素养。难能可贵的是她学习别人不重复别人,总结自己又不重复自己,艺术造诣明显提高,作品曾在13种报刊上得以发表,多幅作品获奖并被收藏,同时创办大偊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并任校长。中心开办的绘画兴趣班学员遍及周边几个省,开设的高考班,曾经连续三年升学率100%,20几年来值得自豪是,八大美院及全国各地重点院校都有她输送的学生。她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面对家长的那分信任,不能不用心设计教学。她继承了父亲的教育理念:职业决定行为,责任重于一切!人都说凡事就怕认真,于丰华恰恰是一个做事极为认真的人。她说:“艺术教育,是提升人的素质最好的方式。”所以她从6岁儿童抓起,分四个年龄段直到高考班,从培养兴趣开始,分段、分层教学,不仅培养了兴趣、提升了素质,还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尖子生。正因如此 ,她的教学成果显著,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辅导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很早就被评为副教授,又被吸纳为中国教育促进会教师工作者协会会员。

 

中年变法 凤凰涅槃

人就是这样,站得越高,就会越感觉到自己渺小。在当地,于丰华早已是风生水起,声誉日隆,无数人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可是她却总是惶恐不安,正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011年,步入中年的于丰华意外地做出了一个决定,放弃已有的一切,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读高研班,开始潜心研究山水画。这一举动令很多人不解甚至质疑:放下30年如一日研习的西画教学,转向学习中国山水画?不可思议!她说,李可染“七十始知己无知,”女人中年学不晚。不断挑战自我,正是于丰华的性格本质。重新入校上学,她下定涅槃重生的决心,凝心聚力专攻山水画,誓由“杂家”变“专家。

 

2.png

于丰华作品《梦归江南》

于丰华说,之所以选择山水画,不是一时的冲动,她对意境醉人的唐诗宋词一直情有独钟,因而也喜欢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中国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无论绘画形式还是笔墨技巧,都令人揣摩无尽,韵味无穷。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已不仅仅是传统审美局限,时代赋予了太多新的内涵,艺术家们审美理想和精神追求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时代的画家们都在寻找自己的艺术定位,标新立异是当代艺术家确立新的精神目标的取向。要使当代山水绘画具有新的美感形态与新的艺术品质,展示出空前的活力,艺术家要有责任担当。在转型期步入,在探索中前行,于丰华知难而进,义无反顾,她愿意挑战自我。

谈到自己之所以锁定跟随卢禹舜老师学习,原因有三:一是80年代末期她是卢老师的学生;二是她认同卢老师的教学理念、治学态度以及处事哲学和做人准则;三是她喜欢卢老师的绘画形式美感及传递的内涵信息。她说:卢老师的画才是真正的中西合璧!

卢禹舜老师擅长山水画,长期以来他对山水画的继承和创新作深入的探索,并取得瞩目的成果,引起海内外艺术界的关注,是当代具有开创性的山水画家。卢老师治学态度严谨,绘制手法精致,图式巧妙玄幻,万物皆画。于丰华仔细揣摩卢老师《静观八荒》和《唐人诗意》,更多的是从卢禹舜老师艺术的实践中感悟其中的深邃意蕴、作品对宇宙世界的宏观关注、哲学思考以及对内心世界的微观探寻和对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进一步把握。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追求意境上的崇高、神圣、宁静、完美抑或恬淡、闲适、幽静、深邃、旷远,更加重灵性、重悟性、重情性、重感觉。基于对导师绘画风格的解读与理解,她对自己的山水画艺术风格重新定位,对自己的艺术人生再次自我挑战!

图片4.png

 于丰华作品《晨雾》

于丰华的网名:鱼是于。她画鱼随心所欲,在画院学习的几年也如鱼得水。她充分利用名家荟萃、大师云集、画展不断的机会,如饥似渴地往脑子里灌知识,她说机会难得,稍纵即逝!于是有课就上,哪怕是站立旁听或几句交流;听到有画展,挤时间也去看几眼。画院的教学课堂,更多的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师法自然,是理论与实践、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更是“造化”和“心源”达到契合的过程。

于丰华说:走进千山万壑,仿佛是鱼儿畅游大海,激情万分、兴奋无比。大自然是最渊博的老师,是一座学不完用不尽的知识宝库。到大山深处写生,不仅仅给了我创作的源泉,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尤其是在喧嚣浮躁的城市背景中,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方能得到一份宁静,心灵才能得以释然与提升。写生的过程是画家同自然对话的过程。走进自然,深入自然,体悟自然,实现人和自然的融合,感悟生命的本源,最终要将自然山川化为自己心灵的映象诉诸笔端,以山水之形,传画家之神。任何一种艺术,她的语言运用形式和表达方式的终极目的都是对一种文化的阐释。

图片5.png

 于丰华作品《梦乡飘摇》

于丰华从不怠惰,更不畏惧,她说自己是一“科班”出身,从小野惯了,对任何事情都好奇,不愿受约束,向来我行我素、凡事一旦关注就想追个究竟,勤奋不辞辛劳,坚持到自然中寻觅灵感,以写生为基础,提取充满鲜活感的山水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抒写当代人情怀。使得自己的作品结构奇巧,意境深远,高于生活,体现为一种主观情怀的幽雅表达;体味一种画中无人,我在其中的观感效应,引领欣赏者体验感受自然之中瞬间的一种状态。

寄兴寓情 菩提心性

进入国家画院学习是于丰华艺术创作的一个新起点,她把前面所有的一切归零,给自己一个全新面貌,从拿笔开始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虔诚又认真。这个时期她主要是丰富阅历转变观念:睁大眼睛多看,竖起耳朵多听,动起手来多画,重点解决笔墨技法问题,她创作的题材和风格有了全新的面貌,几年中看得多了想法也多起来,她想找到属于自己的语言形式,喧闹的都市生活久了,想寻找一份清新与宁静。于是“荷”成了她笔下山水的依托,精神的慰藉。她尤其喜爱唐诗宋词的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中有我,我在画中。”

图片6.png

于丰华作品《紫气东来》

 

所以,于丰华笔下的荷不落窠臼,是写实与写意的结合,是抽象与具象的统一,是悟道与寄情的融合,清心通幽,万物通灵,诠释的是作者的心境和修为,别人画的是画,她是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抒怀、寄情、解读人情仪态。 比如:《晨雾》、《待》、《秋风舞红袖》、《恋歌》、《云蒸霞蔚》、《悟道》、《心灵的港湾》、《梦乡飘摇》、《紫气东来》等等,构思奇妙、意境深邃,落笔精到,趣韵无穷,引人入胜: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风晓霞,圆荷泻露,鱼翔浅底,数声鸟啼,荷花娇语,绿荷托晨雾,荷风送馨香,“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虽然这些画面的主角都是荷花,一看题款便知,画家是以荷的动人之魂来寄托自己的情怀,抒发自己的感悟。

图片7.png 

于丰华作品《仙山悟道》

 

于丰华最善长以荷为衬托“化生”山水,寄托情思。如《梦入荷塘》:云水之间,接天莲叶倒映水中,远山深处,炊烟袅袅,那些空白处,虽无点墨,却恰如云蒸霞蔚,千姿百态。这些都是画家通过观察并充分发挥想象力的描写。她的“荷叶山水”,荷叶与山水间妥帖自然,荷与山的体势协调共生,巧夺天工。她的独特山水画作,能在现实主义艺术体系内最大限度的发挥艺术家主体的创造意识,把写实与写意、再现与表现结合起来,从而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审美情趣,融合了现代与传统艺术的追求,让人去感受充满生机的宇宙大象和天地之美;领会那含元抱真、返璞归真之美;体验那风起云涌、阴阳盘旋的神秘宇宙和生命活力,使现代山水画有一种吞吐古今的文化气度、万物本源的哲学思考与净化心灵的精神内涵。

我国的荷花文化灿若星河,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心神相系,梦魂萦绕,于是或挥毫泼墨,或浅唱高歌,从而留下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诗书画文,其中不乏无价墨宝,千古绝唱。但是以荷叶为母体生发山水的画法还绝无仅有。

图片9.png 

于丰华作品《云蒸霞蔚》

于丰华说:荷是高尚人格的化身。“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些诗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田田荷叶,片片相连,充满生机;荷能在恶劣的环境中不甘泯灭,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洗尽铅华,风清骨俊。“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生命的真谛。

图片10.png 

于丰华作品《祥云飘过》

这就是于丰华“荷叶山水”底蕴。她的山水画大胆落墨,让自已胸中之气转化为笔下之气,浑厚质朴,豪放潇洒。不仅能让人感受到雄浑壮伟、妩媚秀色、苍劲丰骨的独特魅力,还使人感受到清新、雅趣、心悦的艺术境界。透过于丰华的作品,我们可以窥见作者澎湃的激情,瞬间的顿悟,高傲的心性、侠义的洒脱,以及她的家国情怀和浓浓的亲情,这些都融入到她特殊风格的山水画中。细细品读她的画,一草一木有真意,青山绿水皆有情,她的中国画,又揉进了西画的技法与技巧,这与她经历有关,所涉猎的众多专业有关。画中的禅意和灵性,图式的别具匠心,通过对画面语言经营,把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以及内心的喜怒哀乐,曲折幽深地用画面表现出来,奇巧地把丰富多彩的情感信息和美学理念溶储于自己创作的画面之中,意蕴深邃,神韵并茂

 

图片8.png

 

 于丰华作品《枯木逢春》

 

于丰华说:存在便能找到她的合理性,海市蜃楼,光与影的呈现,梦幻与唯美,合理与否,是与非,源于一种现象,思维就是一种意象的形式现象,绘画更应该是形式现象 。我们期待她的绘画形式美更为多样化,奇妙多彩。

                     

标签: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